|
2022年新材料爆火,華為悄悄投了山東有這樣一組數據——截至2022年7月,2022年新材料賽道已披露國內融資事件389起,融資總額約合人民幣500.83億元。 新材料爆火,華為也殺入了這一條賽道。 投資界從天眼查獲悉,近日,濟南晶正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晶正電子”)發生工商變更,新增華為關聯公司深圳哈勃科技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為股東。這意味著,華為悄悄去山東投了一家新材料創業公司。 晶正電子成立于2010年,坐落于濟南市綜合保稅區,專攻光電元器件產業鏈的關鍵基礎材料——鈮酸鋰單晶薄膜。這家公司背后站著一對山東兄弟——胡文和胡卉。2010年,胡文從加拿大回國創業,在濟南創辦了晶正電子,遠在德國的弟弟胡卉也趕了回來,幫助晶正電子攻克鈮酸鋰單晶薄膜技術難關。目前,晶正電子的產品銷往國內外客戶200余家國際*研究機構及多家國際著名科技公司。 至此,坐了多年“冷板凳”的新材料開始火爆。隨著新能源、半導體、高端制造的產業高歌猛進,“材料荒”開始在業內蔓延,進而激發了VC/PE和產業資本的投資熱情。前有華為、寧德時代、比亞迪、小米等,后有深創投、紅杉中國、IDG資本、達晨財智、高瓴創投、源碼資本、松禾資本、峰瑞資本、啟賦資本等一眾VC/PE機構。所有人都堅信:一代裝備,一代材料;一代材料,一代產業。一只只前所未見的新材料獨角獸正在跑出來。 1/華為去山東,投了一對學霸兄弟 被華為選中的晶正電子,要從一對山東兄弟講起。 1966年,胡文出生在山東濰坊的一個教師家庭,后來憑借優異成績保送進入山東大學計算機專業。大學畢業后,胡文被分配到中國石化山東石油公司,后前往曼谷的亞洲理工學院攻讀碩士學位。上世紀末,受出國潮影響,胡文來到了IBM旗下一家公司做軟件開發和測試工作,并在加拿大定居。 海外工作期間,胡文還兼任加拿大中國專業人士協會濟南海外科技人才創業基地主任,曾積極幫助過一批華僑歸國創業。2009年,濟南市啟動了“5150引才計劃”,專門設立每年1億元的人才引進專項資金,還提供創業資助、科研補助、待遇補貼等服務?吹竭@一政策后,胡文萌生了回國創業的念頭。 在回國前,胡文認真考察了北京,上海,無錫等幾個城市,但發現濟南有70多所高校,人才資源豐富!斑有濟南的生活成本、創業成本等比較低,適合初創者!焙脑诮邮茗P凰網采訪時曾表示。 2010年,胡文在濟南市綜合保稅區創立了晶正電子,專注鈮酸鋰單晶薄膜的研發。鈮酸鋰單晶薄膜是一種重要的光電材料,是集成光學、非線性光學、光電子元器件等領域中應用*廣泛、*重要的基片材料之一,有著“光學硅”的美譽。早在30年前,國外就有人想把鈮酸鋰做成薄膜進行量產,卻因技術難度過高而無法實現。 在胡文看來,如果一項技術能夠真正實現技術應用和產生經濟利益時,會帶來巨大的成就感,這對科研人員才是*重要的。幸運的是,晶正電子在成立之初不僅拿到了濟南市政府提供200萬創業補貼,還有胡文的弟弟——胡卉鼎力支持。 胡卉也是一位技術大!迦A大學博士后、德國洪堡學者、“泰山學者”海外特聘專家、現任山東大學物理學院教授,而胡文在山東大學微電子學院擔任企業導師。公司成立后,胡卉便從德國趕回來,擔任晶正電子研發團隊的帶頭人。起步階段,胡文和胡卉帶著技術團隊做了成千上萬次的實驗!耙恢芤话憔托菹胩,*多休息一天!焙脑貞浀。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5年,胡文和團隊終于利用離子注入及直接鍵合等技術,率先研發出納米厚度鈮酸鋰單晶薄膜產品,填補行業*,從厚度為0.5毫米的鈮酸鋰材料上剝離出厚度僅有數百納米的單晶薄膜,相當于將原來的0.5毫米的鈮酸鋰單晶平行切了1000片。 不僅如此,晶正電子還攻克了從實驗室到工業化生產的難題,成為全世界*實現工業化生產的公司——2016年晶正電子在章錦綜保區建立了約40畝的生產工廠,開始進行產業化準備。 近幾年,公司鈮酸鋰單晶薄膜的成品率也從30%提升到95%以上,客戶群體也從劍橋、哈佛、耶魯、清華等科研機構擴展到產業鏈下游科技企業。尤其是2020年,晶正電子從過去80%以上的產品出口轉變為國內國外平分市場。 一路走來,晶正電子陸續完成了多輪融資,除了華為哈勃,投資方包括啟賦資本、紫荊資本、中融新大集團、映趣資本、源創投資、濟南經發、華義創投等。 2/又是山東跑出一群新材料獨角獸 晶正電子的誕生并非偶然,山東正在孕育一批新材料獨角獸。 其中,天岳先進給VC/PE圈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天岳先進的故事,要從一位60后山東漢子——宗艷民講起。1964年出生的宗艷民早年畢業于齊魯工業大學無機材料專業,輾轉多年后選擇創業。2010年,他創辦了一家碳化硅企業,即是天岳先進的前身。碳化硅是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被認為是我國芯片行業“卡脖子”難題的關鍵環節之一。 創立初期,天岳先進斥資重金購買山東大學碳化硅材料技術,并逐步實現產業化。目前,天岳先進是我國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碳化硅的龍頭企業,能夠供應2英寸~6英寸的單晶襯底,在國內半絕緣型SiC襯底領域穩坐*把交椅。 為此,VC/PE齊赴山東想投進去。招股書顯示,天岳先進共有股東41名,其中不乏華為哈勃投資、深創投、大灣區共同家園發展基金等知名投資機構。一位知情人曾向投資界透露,當時天岳先進融資競爭激烈,國內不少知名VC/PE機構都在排隊搶份額。今年1月,天岳先進正式在科創板IPO,成為碳化硅*股,現市值超430億元。 除了半導體領域,山東還跑出了一只氫能材料獨角獸——東岳未來氫能。作為公司的掌舵人,張建宏是土生土長的山東人。上世紀80年代,海軍復員回鄉的張建宏帶領村建筑隊到濟南一家化工廠做工程,恰好這個化工廠拆除了兩臺生產無水氟化氫的轉爐。隨后,張建宏將這兩臺機器拉回家,帶領著38名農民創辦了濟南化工廠桓臺分廠(東岳集團前身)。 雖然張建宏不懂技術,卻十分重視人才和技術創新。2003年,在杭州的某行業會議上,上海交通大學化工學院張永明博士聽了東岳集團開發高品質聚四氟乙烯產品相關情況報告后,原本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找東岳集團洽談“離子膜研發”的研發合作事宜。沒想到,張建宏不僅答應了張永明博士所有條件,還承諾“項目研發用什么樣的人、安排什么工作崗位和職務、給予什么樣的工資待遇,完全由你決定! 于是,東岳集團成為了國內*早一批布局質子交換膜的企業,而質子交換膜是氫能產業鏈的關鍵材料,技術壁壘高,研發難度大。2017年,東岳集團成立了東岳未來氫能,主要生產銷售制氫能材料、制氫膜材料、包裝材料及含氟聚合物纖維業務。2020年底,東岳未來氫能150萬平米燃料電池膜一期項目已經正式投產,成為國內*實現燃料電池質子膜規;慨a的公司,并與巴拉德、億華通、重塑等國內外燃料電池企業展開應用合作。 目前,東岳未來氫能已經完成了一輪融資,投資方為中金資本、中車時代高新投資、江蘇省投資、昆侖資本、智科資產、國和投資。今年,東岳未來氫能已成功入選山東獨角獸企業榜單,使淄博市獨角獸企業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 不止于此,山東還走出來煙臺萬華、山東海龍、泰山玻纖等一批新材料龍頭企業和威海拓展纖維、中材高新、萊蕪愛地等一批新材料新興企業。 印象中,新材料公司大多聚集在長三角,山東為何異軍突起?究其原因,山東原本就是傳統材料大省,資源豐富、加工能力比較強,發展新材料產業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和技術優勢。尤其在高技術陶瓷、化工新材料、特種纖維、高分子材料等領域,山東省新材料產業的研究開發能力和產業化水平在國內占有顯著優勢,創新成果也在不斷涌現。 再加上,山東省近幾年的創投環境愈加活躍,吸引了一大批VC/PE前來挖掘項目。截至2021年,山東省以836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全國排名第6位,以2866只私募基金在全國排名第7,以3255.75億元私募基金管理規模在全國排名第8。青島更是成為繼北上廣深杭之后的創投熱門地之一。 實踐證明,創投越活躍的地區,產業則更加發達。從2018年開始,山東強勢開啟了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歷經兩年動能轉換,過去稍顯疲軟的山東工業開始爆發新活力,并跑出了一批備受VC/PE關注的創業公司,如工業軟件龍頭企業華天軟件、來自山東煙臺的榮昌生物、中金資本、基石資本入股的歌爾微電子。 3/又一條萬億賽道火爆 今年,VC/PE在搶新材料項目 放眼全國,新材料今年席卷創投圈,又一條萬億賽道正在隱隱爆發。 有這樣一組數據——截至2022年7月,2022年新材料賽道已披露國內融資事件389起,融資總額約合人民幣500.83億元。從投資規模來看,今年上半年新材料賽道融資規模達到1億以上的事件共56起,占比約為14.39%,5000萬~1億的事件65起,占比約為16.71%。 而梳理這一筆筆投資發現,大部分資金都匯聚在同一個方向——新能源材料!艾F在新能源的產業創新已經從應用轉向材料端,投資方向也要向上游轉移!北本┮晃婚L期關注新能源產業的投資人想投資界表示。隨著新能源汽車需求上升,上下游供求關系緊張,上游材料依賴進口的問題便會暴露,所以今年投資人都忙著去投新能源材料。 尤今年新能源原材料價格暴漲的一幕歷歷在目。在這個背景下,無論是財務型VC/PE機構還是產業資本都開始涌向這片土地。比如在電池原材料領域,寧德時代早早入股了加拿大著名的鋰礦公司NeoLithium、北美鋰業、北美鎳業、天華超凈、天宜鋰業等公司。從銅、鈷、鋰、鎳等礦石資源,再到鋰鹽材料到正極材料等電池材料,寧德時代幾乎投了一遍。 比亞迪同樣將觸角向上游延伸。2021年,比亞迪參股成立了蜀能礦產,計劃綜合開發馬邊縣磷礦資源及磷酸鐵鋰項目。對此,比亞迪方面曾回應:“公司的投資均有戰略和產業的考慮!苯衲,比亞迪入手了光伏設備制造公司金石能源、材料公司先導薄膜等公司。 不久前,曾毓群王傳福還聯手投了一只新能源材料獨角獸——杉杉鋰電。這家公司的幕后老板64歲浙商——鄭永剛,靠著賣服裝起家,創立的杉杉股份是中國服裝業*家上市公司。1999年,杉杉股份從服裝行業向科技、能源等行業轉型,成為了集新能源科技、偏光片、醫療健康、貿易物流等產業于一體的多元化集團,更是國內鋰電池材料、光電顯示材料的行業龍頭。 2014年,杉杉股份在上海臨港新片區創立了杉杉鋰電,主要從事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及其炭素材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業務。今年4月,杉杉股份公告稱,杉杉鋰電完成增資,除了杉杉股份全資子公司寧波杉杉新能源,還引進了四位戰略投資人——問鼎投資、比亞迪、寧德時代以及中國石油旗下昆侖資本。此次增資后,杉杉鋰電投后估值為118.2億元,首輪融資就躋身獨角獸公司行列。 VC/PE在新材料領域的布局也絲毫不遜色。他們早已開始瘋狂挖掘優質項目,帶火了一批新材料新秀,研一新材料便是其中之一。2019年,45歲的創業老兵岳敏創立研一新材料,以開發鋰電池新型功能材料為核心業務。成立短短3年,研一新材料便引來了晨道資本、深創投、紅杉中國、高瓴創投、CPE源峰等一眾知名投資機構。 不少投資機構仔細梳理了氫能、儲能、動力電池等產業鏈,并圈定了幾個新材料的技術方向,主動聯絡高校、科研院所一同孵化項目。 無獨有偶,半導體材料領域也出現投資人扎堆兒的火熱場面。在全球芯片短缺向上游傳導的過程中,投資人的注意力也開始從下游芯片設計公司轉移到芯片上游的硅片、光刻膠、電子氣體等環節。 這也是一個殘酷的現實:一些關鍵的半導體材料長期被國外壟斷。數據顯示,硅片、SOI、光刻膠的國產化率都不到5%,光掩模不到10%,拋光液和拋光墊不到15%,靶材只有20%,電子特氣表現稍微不錯,國產水平在30%左右!跋啾扔诤M,中國半導體材料落后15-20年,確實是非常值得投資的!眹鴥纫晃恢顿Y大佬說,借著國產替代的東風,我國的新材料產業比其他國家跑得更快。 去年,西安奕斯偉材料完成超30億人民幣的B輪融資,轟動一時。奕斯偉材料是目前國內極少數能量產12英寸大硅片的半導體材料企業,創始人王東升是京東方的創始人,被業界稱為“中國液晶顯示產業之父”。此外,半導體硅片企業「鑫芯半導體」、高景太陽能等生產大尺寸硅片的公司也陸續完成了過億融資。 沿著國產化替代的思路來看,以往坐著“冷板凳”的新材料終于火了。工信部對全國30多家大型企業130多種關鍵基礎材料的調研結果顯示,有32%的關鍵材料尚屬*,52%依賴進口,主要依賴進口的材料除了半導體材料、新能源材料,還有顯示材料、生物醫用材料、高性能纖維、高性能膜材料、先進高分子材料等!瓣P鍵材料不突破,先進制造、半導體、新能源、醫療醫藥等產業發展就是空中樓閣!比A南一位關注新材料方向的投資人感嘆。 當下,創投圈漸漸達成了一個共識:新材料產業是一個值得長期跟蹤投資的朝陽行業!靶虏牧系膽鹇缘匚徊粊営谛酒湍茉,國家之間的科技戰爭就卡在材料環節。而國家‘雙碳’目標、‘卡脖子’技術攻關和高質量經濟發展需求等多重要素,為新材料、相關技術與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 正所謂,每一次技術革命一定伴隨著材料的革新。如今,新材料自主可控也是我們必須跨越的一道坎,F在,VC/PE都趕來了。 |